明明知道要多愛自己,卻又忍不住厭惡自己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羅仁鴻心理師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現在我們已經不斷成長,不再壓抑情緒,懂得去關注自己的感覺,當有脆弱的情緒,或是嚇死人的想法,都能夠找到同溫層或心理師,適當的表達或發洩出來。現在我們也更懂得安慰自己,當感覺被討厭的時候,不再那麼努力去討好別人,轉身回頭多愛自己一點;當感覺被否定的時候,也會試著翻轉價值的定義,找到其他成就來源,多肯定自己的努力。

透過許多心理諮商、課程團體,以及更多的自我覺察與親身實踐,我們已經在改變的路上往前走了好長一段路,或許已經不那麼容易受到別人負面的影響,但有時候對自己的看法還是會有波動,跑出厭惡自己的想法,即使旁人已經認為我們足夠好,有時自己還是覺得一團糟,自我厭惡盤根錯節在心靈深處,覺得自己「不夠好、很醜陋、一無是處好沒用」,每當有這些想法出現,都讓我們質疑過去所做的努力,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原地踏步?其實自欺欺人,一點長進也沒有?

之所以感覺被打回原形,是因為我們誤解了「愛自己」的意思,如果我們只把「愛自己」建立在「自我感覺良好」之上,努力排除各種讓我們不舒服的感覺,努力說服自己「我是有價值的、不應該感覺自己沒用;我是可愛的,不應該感覺自己醜陋」,為了鞏固內在好的感覺,可能就把壞的部分丟出來,「既然不是我不好,那就是別人沒有肯定我的價值、是別人不懂得欣賞與愛我」,一不小心就情勒了對方,通常對方的反應不會讓我們更好受,自我膨脹的泡泡終會破滅。

我們可以用心理學上接納(holding)的概念來重新理解「愛自己」的意思,想像我們抱著小嬰兒,如果寶寶又哭又叫、動來動去,我們不會跟著哭鬧,也不會硬逗他笑(雖有時會有用,但也很累人),儘管寶寶在我們懷裡搖搖晃晃,我們還是會盡力抱穩,不讓寶寶墜落,讓他知道「沒關係,我會試著知道怎麼了,再看看怎麼照顧你」

用同樣的心意理解,「愛自己」就是試著接納自己(但並非放棄成為更好的人),犯蠢的時候,在心裡跟自己說:「哎呀!我好笨啊,怎麼會犯這種錯誤,敲敲自己的頭,好好罵罵自己,但是沒關係,我也會記取教訓,並試著學習找到方法來面對,我依然可以是有用的」;覺得自己很糟的時候,告訴自己:「唉…我好醜陋好噁心啊,真是不配做人,捏捏自己的臉,好好責怪自己,但是沒關係,我也會試著欣賞自己,批評完後溫柔的呵護自己,我依然可以很可愛。」

當我們能夠試著接納自我厭惡的感覺,慢慢會發現,「接納」的力量能夠轉化「厭惡」為一種「單純想變更好」的動力,好好善用這股能量,拿來往我們真正想要去的方向繼續發展吧~

 

TOP